您好,欢迎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分类栏目COLUMN

全国服务热线

17755605871
公司新闻
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

工业强县的怀宁攻略 

作者:超级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2-07-03 15:33:57点击:1437次

       在县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,“工业强县”已经成为各地加速发展、谋求争先的“第一要务”。然而,同样是主攻工业,为什么怀宁能够脱颖而出?

  在外界的印象中,昔日的怀宁是皖江北岸的一个农业大县、人口大县,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县域。但是,2 004年以来,人们惊讶地发现,伴随着“工业强县”主战略的强力推进,怀宁一跃而进入“中部县域经济百强”行列,成为安徽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一匹黑马。

  发展思路之变

  2007年是怀宁工业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。这一年,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9亿元,同比增长49.8% 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由69家增加至128家,当年净增59家。这一速度即便放到整个安徽,也不多见。

  “怀宁工业的快速崛起,是未雨绸缪、厚积薄发的结果。”在接受《决策》专访时,怀宁县委书记程学东坦言。

  在程学东看来,2002年,怀宁县城顺利实现迁址,对怀宁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。当时,怀宁县委、县政府已经成立新县城建设指挥部、怀宁综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,两个机构合署办公,拉开了怀宁新兴城镇化、新型工业化“双轮驱动”的大发展、快发展序幕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此间,在怀宁县决策层的积极争取下,亚洲最大的水泥、熟料供应商海螺集团正式落户怀宁。这一投资12多亿元的大项目的实施,无疑成为怀宁工业强县的破题之举,让怀宁人萌生了更多的期待。

  2003年8月,怀宁综合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开工建设,总体规划面积为15平方公里,而早在1998年,怀宁经济开发区就已被安徽省政府明确为省级开发区。由此,怀宁新型工业化迈出实质性的一步,效果也可谓立竿见影:2004年,怀宁县二产增加值增速首次超过20%,达到21.0%;二产对全县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%,达到54. 2%。

  接下来的2004年,是怀宁发展史上的重要拐点。这一年,怀宁县决策层以县委“1号文件”的形式,正式出台《关于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决定》。《决定》提出,“力争到2010年,工业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达120 亿元和55亿元”,其目的在于“抢抓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,谋求在安徽率先崛起”。将“工业强县”作为全县加快发展的第一战略,不仅标志着怀宁县决策层已经实质性地摆脱“农耕”文化和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,而且意味着新一轮“工业革命”的全面开启。

  其后4年,怀宁所有发展战略都在围绕“工业强县”大做文章。比如,随着县城搬迁的基本完成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,怀宁县决策层将事关全局的“两大一新”工程(大项目、大学城、新县城)及时调整为“两大两新”工程(大招商、大园区、新县城、新农村)。在此基础上,2007年,怀宁又进而确立三个“一二三四”的发展思路,其中,至少有一半内容是对“工业强县”战略的深化和具体化。

  显而易见,正是这些发展方略的超前引领,催生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“怀宁速度”:2007年,怀宁县内生产总值超过63.8亿元,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.19亿元,分别相当于县城迁址前的2001年的2.07倍、3.13倍。

  产业布局之变

  在怀宁的产业结构调整中,怀宁海螺的引擎作用不容小视。目前,海螺水泥已建成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两条,2006年这两条生产线单窑产量分别名列全国第1位、第2位,2007年上缴税收1.68亿,占全县工商税收的4 5.2%。

  事实上,早在20世纪80年代,怀宁就曾利用当地丰富的石灰石资源,开办起了近百家小水泥厂,从而迅速跻身安徽乡镇企业甲级队行列。但是,这些小水泥厂总产量不过150万吨,所有税收加在一起,一年也不过3000多万元;同时,由于缺乏配套的环保设备,这些小水泥厂在努力支撑地方经济的同时,也付出了粗放式增长的沉重代价。而海螺水泥的横空出世,则标志着怀宁彻底颠覆了传统的“村村点火、户户冒烟”发展方式,走上了“科技含量高、经济效益好、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、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”的新型工业化道路。这种全新的工业文明理念,对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的县域而言,无疑是注入了极为宝贵的活力源泉。

  大项目连锁效应迅速显现。继海螺之后,浙江上峰水泥又拟在怀宁投资16亿元,建设年产6000万吨的月山水泥项目,预计2009年投产。“届时,怀宁的‘大水泥经济圈’将锋芒毕露,仅海螺水泥、上峰水泥就将分别给怀宁带来1. 8亿元、1.5亿元的税收。”怀宁县县长范先汉不无自豪地告诉《决策》。

  “大水泥经济圈”的形成,只是怀宁力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生动缩影。在“工业强县”主战略的牵动下,怀宁迅速告别过去的资源型小水泥行业勉强支撑、多年徘徊的局面,初步形成了新型建材、塑料制品加工、机制纸及纸制品加工、纺织服装加工、农副产品加工等5个支柱产业竞相齐放的产业格局。而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的角度出发,怀宁县决策层又将这种产业格局归纳为“一体两翼”,即以怀宁县综合经济开发区为主体,以206国道、318国道沿线工业走廊为两翼,打造一个增长极、三个产业发展带、四大产业基地、五个工业经济组团。

  毫无疑问,“一体两翼”的核心要义就是力促产业集聚,而要形成产业集聚,惟有发展园区经济。怀宁县委常委、怀宁县综合经济开发区常务副主任何凤生介绍说,仅2007年,县开发区工业园就引进1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,引资总额13.35亿元;累计引进项目120个,引资总额35.45亿元,其中外资项目12个,引资总额5290万美元。与此同时,11个乡镇工业集聚区也已初具规模,进驻企业已过百家,年度完成投资超过1亿元,基本实现“一园一品”,各具特色,相得益彰。

  “安徽省塑料工业园”就是园区经济结出的硕果之一。伴随着安徽规模最大的塑编生产企业金编塑业落户怀宁经济开发区,与之配套的金陵塑编、长荣塑编、金马塑料、华猫塑料等10多家大型企业也纷纷入驻,总投资已超过4亿元。在此背景下,2007年6月,怀宁县与安徽省塑料协会联手,启动了这个安徽塑料行业唯一的专业化大型园区,并共同成立了安徽省塑料工业园管理有限公司。根据规划,到2010年,该园区塑料制品加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0亿元。显然,一个在中部地区、华东地区有着重要影响的安徽塑料工业“航母”已经呼之欲出。

  怀宁园区经济的活跃程度,由此可窥一斑。

  招商策略之变

  繁荣园区经济,必先招商引资。前不久,怀宁一位县领导借用原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的话说,“招商引资是怀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天,不抓紧招商引资,怀宁的天就会塌下来。”

  怀宁的招商引资成果有目共睹:2007年,全县实际到位资金32.7亿元,同比增长95.7%,其中外资高达 511.05万美元。而更让其他县市望尘莫及的是,在过去的两年里,怀宁先后获得“浙商(省外)投资潜力城市”、“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”和“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”三块“金字招牌”,这在安徽105个县(市、区)中可谓独此一家。

  怀宁的秘诀是什么?范先汉县长告诉《决策》:“一句话:关键在于干部带头!每一名领导干部,不管是县级领导还是部门、乡镇领导干部,都要视招商引资为‘一号工程’,都要身先士卒做表率,以身作则,冲锋在前。”干部如何带头?不外乎两个方面:一是主动出击;二是优化环境。

  先说主动出击。

  与很多县市的做法一样,怀宁一直将招商引资视为“1号工程”,自2005年开始,连续4年县委1号文件都是关于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。从2003年至2007年,怀宁每年的任务分别是3亿元、6亿元、9亿元、16亿元、 26亿元,尽管几近连年翻番,但每年都能超额完成。缘由何在?一是专业招商。比如2007年,全县派出200余人,组成81个招商小分队、9个驻外招商处赴外招商。仅9个招商处当年就引进项目38个,总投资7.9亿元,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,5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。二是以商招商。2005年怀宁成立浙江商会后,浙商纷至沓来,目前已有 50多家浙企闪电牵手怀宁,形成了一股令人艳羡的“浙商投资热潮”。三是乡情招商。不少怀宁籍人士在外地担任企业高管、政府要职,他们往往能够在关键的时刻发挥关键的作用,这一优势是很多地方所不具备的。例如海螺水泥之所以最终落户怀宁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些怀宁老乡在其中穿针引线。

  再说优化环境。

  “花香自有蝶飞来”,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。怀宁的做法颇有独到之处:一是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和“宁静生产日”制度,颁发“一牌两卡”(重点企业保护卡、红卡、绿卡)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,否则予以严肃查处。二是积极跟进服务。比如,怀宁县经委主任汪世东为了给一家企业拿批文,曾在3个月内往返北京十几次。又如,为了避免企业出现招工难问题,今年春节刚过,怀宁县委、县政府即拿出数十万元专项资金,鼓励村镇干部为企业招工,每招一名工人,一次性奖励200元,并由一位副县长带队到各乡镇逐一落实,结果全县共为企业招工6000多人,投资商都非常高兴。三是和老板打成一片,敏锐捕捉他们最需要的东西。作为一县之长,范先汉平时至少花一半时间和投资商打交道。他认为,现在各地服务企业的水平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平台,但要继续提升就很困难,然而又非要提升不可。怎么办?开座谈会,请几个代表来发言是没有用的,必须通过举办一些活动,和投资商们一起碰撞、交流,这样才能产生火花,政府才能找准服务的切入点。比如,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,就是在与企业家们沟通的过程中萌发出来的设想,2008年,这项资金总额由去年的5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,这一力度在安徽还不多见。

  思路一开天地宽,信心自然增加。手握实招的怀宁县决策层进而提出,2008年为工业跨越年、项目推进年、园区提升年,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。那么,怀宁一路高歌猛进的动力之源到底是什么呢?

  争先进位之变

  怀宁的目标是:力争在2010年,跻身安徽“十强县”行列。

  但是,怀宁与“十强县”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容小视。安徽省综合十强县考核评价体系分为发展水平、发展活力、发展潜力三个方面,共计36项指标,2006年,经过加权,怀宁的综合发展指数在全省居于第15位。决定“十强县”位次的主要因素是发展水平,但体现怀宁发展水平的11项指标均未达到“十强县”的平均水平;即便是与综合排名第10位的广德县相比,怀宁在人均生产总值、人均财政收入等8项主要指标上依然相对滞后。

  如此看来,怀宁冲击安徽“十强县”压力不小。不过,怀宁县决策层却是底气十足。底气从何而来?

  首先是工业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怀宁工业的发展重点可以概括为“继续强化3大传统优势产业,大力发展3个有竞争力产业,积极培育新兴高科技产业”。所谓“3大传统优势产业”,即建材业、农副食品加工业、纺织服装业,其中海螺水泥、上峰水泥等大项目的上马,是怀宁冲击“十强县”的根本希望所在。所谓“3个有竞争力产业”,即塑料制品业、造纸及纸制品业、机械电子制造业,预计2010年,这3大产业产值将分别达到10亿元、10亿元、20亿元。而“新兴高科技产业”则指精细化学工业,主要是为安庆石化提供上游产品。届时,怀宁财政收入至少将超过 12亿元。

  其次是城乡统筹发展带来的新机遇。今后3年,怀宁新兴城镇化、现代农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,到2010年,怀宁将实现由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县的跨越,新县城将实现“双十五”(面积15平方公里、人口15万)发展目标。这一进程对扩大投资、繁荣三产、拉动消费无疑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。

  再次是怀宁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所孕育的无限潜能。怀宁是东汉古诗《孔雀东南飞》的故事发生地、徽剧和黄梅戏的发祥地,是邓石如、陈独秀、邓稼先、海子的故乡。前不久,孔雀东南飞影视基地建成,30集电视剧《孔雀东南飞》在这里如期开拍,掀起了一股“文化兴县”热潮,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慕名而来的考察团、投资商络绎不绝。

  历史只垂青有准备的县域,怀宁能够“跳起摘桃”吗?我们拭目以待。

 此文系 红旗塑料 转载并整理


相关标签: